「你期待什麼大逆轉?」
讀完最後一行,翻到空白的下一頁,我這樣問自己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兩項沒人料想到會扯上干係的法律條文
一個矛盾,一場僵局
短短的第一章帶來極具吸引力的開場白
然後展開的是一連串的荒謬
死囚的聰慧,不禁立即令人聯想到迪諾.布扎第的作品《無期徒刑》
而前市政員工的遭遇,則結合了許多對近代社會的觀察
文明演進,似乎將大家帶往種種「倒置」的方向
孩童權的高漲,讓頂克族只求獨善其身也免除不了「深重罪孽」
煙民們的地位低落,是近年來的趨勢
書中形容的景況,恐是其噩夢的極致
至於半途前來加碼演出的恐怖組織
「高品質的恐怖主義」
「高深的俘虜人質藝術」
巧思則令我叫絕
書名《小女孩與香煙》
這兩者一個有著物理上的輕盈,另一個通常是最無殺傷力的代名詞
但,事實上是如此嗎?
一根香煙,輕易顛覆了一個人的命運
而由香煙起頭,加上小女孩的一滴眼淚,也就可以輕易毀滅一個人(與其伴侶)的人生
書很輕,但想傳達的寓意可有點多
若要說本書有直逼卡夫卡的風範,可能太過
各個議題的討論也僅是點到為止
但優點也就在於它本書以輕巧的態度,將文本結合了許多當代元素,料理成一份易於親近又好消化的小品。讓不同背景、觀點與立場的讀者,都能引發各自的延伸思考。
就我個人而言,較有感的是那位可憐的技術顧問一開始說:
我倆都做著相同的打算;只要有一點遺產(她母親留下來的)、我不算差的薪水、對生活的敏銳品味,對藝術、美麗風景和所有生活樂趣的一點好奇心,我們過的生活會比那些汲汲營營於升官拿高薪付稅的人更有趣味。
伊比鳩魯主張為享樂而活,沒有什麼比得上一點陽光和一杯水。
我原本看得點頭如搗蒜
但書尾的結局令人好驚
會不會我們認為自己只是企求很簡單的東西
卻其實是這個講究「合群」的世界所最為不容之點
但又會不會我們總是只看到別人眼中的刺
而自以為與眾不同地在旁私語竊笑
卻怎麼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
所以我看到書中的最後一個句點,不死心的來回翻了幾次確認後頭是一片空白
小悵然之餘我也問自己:「不然你期待什麼大逆轉?」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就討論 網路鄉民文化+看熱鬧心態 這回事來說,近來倒是有部看似極有意思的
電影運用了這個主題 (雖然評價普通)
Untraceable 《Live 殺人網路》
- Mar 14 Fri 2008 17:08
《小女孩與香煙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